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建議,外防輸入,防人也應防物。國務院相關部門已經制定辦法管控海關進口冷凍貨物消殺機制。由于國外無癥狀感染者數量激增,除了進口海鮮食品之外,一些國外高風險地區空運的快遞包裹、信函等外包裝如果攜帶新冠病毒很難發現,大面積消殺也難實施。因此張伯禮呼吁,公眾對來自國外高風險地區的快遞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殺,查收快遞時戴好口罩、手套,若是不急需,也可以打開放置在陽臺通風地方過幾天再處理,防患于未然。
11月13日和14日,山東濟南、湖北武漢、福建泉州、甘肅蘭州等多地通報,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。據不完全梳理,至今已經發現5例新冠陽性物傳人的情況。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最新提醒,目前多地發現新冠病毒明確存在“物傳人”的情況,外防輸入,防人也應防物,對來自國外高風險地區的快遞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殺。
近期多例新冠陽性冷鏈物傳人
11月9日,天津市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(后轉為確診病例),為貨車司機,曾到事發冷庫拉貨;
11月8日,天津市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,該病例為一名冷庫裝卸工人;
9月24日,青島市衛健委發布官方消息,青島市在對青島港大港公司“應檢盡檢”人員定期例行檢測中,先后發現2名裝卸工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,屬無癥狀感染者;
7月23日,大連市時隔111天后再次報告了3例本地確診病例和12例無癥狀感染者,且在一位確診病例所在企業“大連凱洋食品有限公司”外環境中檢出了新冠病毒。
10月17日,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消息,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,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。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,并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。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。在特定環境條件下,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,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。
專家建議:應加強冷鏈從業人員的定期核酸檢測
“基于目前國內外的情況,冷鏈物品會導致病毒的傳播已經坐實,防止物品之間的新冠病毒傳播已經非常明確?!?/strong>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、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表示。
王貴強建議——
應加強冷鏈從業人員的定期核酸檢測,最好每周進行一次檢測;
檢測的關口應當適量前移,最好在進口國家就對需要進口產品進行核酸檢測;與此同時針對物品的傳播屬性,開發快速檢測的方法,用于海關進口食品的快速檢測和甄別;
可以根據國內的需求,必要時對高風險區和高風險國家的食品采取限制進口的措施。
“針對目前的形勢,除了繼續重視人傳人,物傳人一定要引起重視?!?/strong>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吳安華也建議,首先要加強對冷鏈搬運工人、相關人員和冷鏈貨物的外包裝的核酸檢測,看外包裝新冠病毒污染情況;其次,加強冷鏈搬運工人和相關人員的宣傳教育,宣傳疫情防控的關鍵知識;最后,建議要求冷鏈來源地(生產商/供應商)及主要運輸方提供相應新冠核酸檢測證明,如生產環境、生產人、終產品外包裝,主要承運人、環境核酸檢測證明等,甚至可以參照民航航班熔斷機制,累次檢測陽性的產品可以暫停一段時間。這樣可以關口前移,共同應對新冠疫情。對其他來源于疫情國的貨物(貨柜)也可以控制核酸檢測抽查或普查。
專家提醒:除了進口冷鏈這些貨物也有傳播風險
“人民英雄”榮譽獲得者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建議,外防輸入,防人也應防物。國務院相關部門已經制定辦法管控海關進口冷凍貨物消殺機制。由于國外無癥狀感染者數量激增,除了進口海鮮食品之外,一些國外高風險地區空運的快遞包裹、信函等外包裝如果攜帶新冠病毒很難發現,大面積消殺也難實施。因此張伯禮呼吁,公眾對來自國外高風險地區的快遞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殺,查收快遞時戴好口罩、手套,若是不急需,也可以打開放置在陽臺通風地方過幾天再處理,防患于未然。
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分析稱,新冠病毒喜歡冷的環境,溫度越低,病毒存活時間越長。冷鏈環境為病毒提供了比較好的生存環境,所以冷鏈為病毒提供了遠距離傳送的載體。吳尊友還表示,除了冷鏈,境外貨物應該都做到批批檢測。新的研究發現,原本以為只有冷鏈運輸環節作為新冠病毒載體,實際上進入冬季以后,很多貨物運輸也產生了類似于冷鏈運輸的環節。所以,除了冷鏈以外,其他涉及到國外的貨物也要加強檢測。
點贊:這個雙11,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:43
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:10
盤點: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:57
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:58
2017物流十大熱點事件01月03日 17:06